创新实践|交流融通,海外华文媒体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华文号
媒体
2025-03-27
新闻战线
阅读
A+ A-
摘要:海外华文媒体常年深植海外,服务当地受众,对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突发事件和涉华争议事件中,海外华文媒体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参与国际话语权构建,能够帮助平衡国际舆论场的多元声音。
海外华文媒体服务于海外华侨华人的信息需求,是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海外华文媒体对于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了“提供在地信息”和“建构华人社会”等重要功能。在全球突发事件和涉华争议事件中,海外华文媒体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参与国际话语权构建,将有助于平衡国际舆论场的多元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国故事的实践
海外华文媒体在面向海外华人及更广泛国际受众传播中华文化、中国声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文化、观念与情感交流的纽带。海外华文媒体传播好中国故事,能够帮助海外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情况。
标志性项目展现大国担当。在“中缅输油管道十周年纪实”系列报道中,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记者采访了中缅输油管道建设者、运营者、合作方等,全景描绘了这一中缅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传达了中国积极拓展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加速迈向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老挝资讯网全程报道了中老铁路从开工建设到开通运营的过程,称“中老铁路成为‘中国建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民生工程彰显人性关怀。泰国《星暹日报》挖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助力当地绿色出行改革的故事,深入曼谷、清迈、大城、春武里等地了解当地民众正在发生的出行变化。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记者采访中国赴缅国际复明医疗队开展的“光明行”活动,回访缅甸各地白内障病人接受中国医生义诊,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后的复明情况。
文化交流搭建沟通桥梁。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致力报道中印尼文化交流故事。2021年11月2日,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2021在线国际研讨会正式召开, 会议以“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主题,围绕华人和当地社区相关的历史、文化、文学、语言学和教育展开讨论,《国际日报》连续推出3个专题报道了此次研讨会。匈牙利《新导报》组织春节庙会等文化活动,将中国的美食、舞蹈等展现给当地民众,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让参与者在切身体验中了解中国故事。
社会新闻展现良好形象。美国《华夏时报》报道休斯敦洪灾时,深入挖掘了当地华人社区涌现的众多平民英雄的事迹: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不久的“廖船长”在洪水中带人救人,华人妇女组织照顾流浪儿童,华裔学生联合抢险等。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在侨界产生较大影响,也吸引了美国社会的关注,展现了华人的自发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形象。
创新生产,重视融通表达
内容全球化、视角国际化、表达本土化,为传播好中国故事,海外华文媒体采取了系列策略。
立足本土表达。确保故事内容与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相契合,对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度剖析,掌握其语言习惯、价值观及历史传承等,以此为基础确定传播内容的切入点与表达策略。
传递真实感受。运用纪实风格的电影语言和写实主义的表达手法来传达观点,以客观冷静的视角捕捉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细节,以多种表现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当地居民对中国故事的真实感受。如马来西亚华文媒体《星洲日报》报道阿里巴巴主导的大马数字贸易区,评论其将有助于提振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印尼华文媒体《千岛日报》报道表示,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成为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重视视听表达。融入多模态元素,采用数据新闻、深度报道、多媒体叙事等形式,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善用音频、视频、图像及其他视觉特效,提升内容的说服力,丰富信息传递的维度,使内容更加生动立体。如非洲华文传媒集团连续3年开展“中国电影走进非洲”移动影院项目,放映团队成员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电影以中国出品为主,获得当地受众好评。
积极加强互动。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技术,拓宽传播渠道;通过面对面交流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国际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即时收集反馈,灵活调整传播策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受众的高度参与。
深化交流,助力媒体外交
海外华文媒体常年深植海外,服务当地受众,已在当地建立起媒体公信力,积累了大量当地第一手素材,是中国加强与海外媒体合作的有效桥梁。2018年11月,“未来传播者”国际实践训练营在昆明开营,来自缅甸传媒界的11名学员与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的师生一起,在为期14天的时间里,以“快速发展的云南”为主题,完成《在滇之缅》等5部影片和全程纪录片《半月》的拍摄。该项目由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和云南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学员作品集在中缅两国出版发行,并于2019年4月在缅甸仰光集中展映。“未来传播者”国际实践训练营是媒体参与公共外交工作的创新表现之一。
2024年9月1日,“百名日本大学生看中国·上海站”活动启幕。来自日本多所大学的学生代表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人文艺术和高校科研等多方面近距离感受上海的魅力,亲身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学生们走访了复旦大学、松江大学城,与在上海的大学生座谈,参观新民晚报社,倾听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来沪创业的日籍人士田中年一的分享。
海外华文媒体还通过举办国际论坛、文化节、颁奖典礼等活动,促进文化交流。2024年10月12日至13日,由云南大学和缅甸雅达纳蓬大学联合主办,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缅甸研究院及缅甸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缅甸胞波网承办的“中缅文化交流学术论坛”在缅甸曼德勒召开,22位中缅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此次论坛备受当地社会的关注。
结 语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当立全局、谋一域,人人都是国际传播的主体,都是国际传播“最小的单元”。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示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来源 《新闻战线》
责任编辑:华文号
华文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华文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文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
IP属地:美国
最新文章
精选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