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从鄂城走向全国:京剧名角袁琼的艺术传奇
民生在线
企业
2025-05-05
华文号
阅读
A+ A-
华文号湖北讯:1980 年,袁琼出生于湖北鄂州,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城市,为她的艺术之路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初梦萌芽:京剧种子的种下
儿时的袁琼,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独特感知,尤其是戏曲,那婉转的唱腔、灵动的身段,总能让她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每次村里有戏曲表演,小小的袁琼总是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占据最前排的位置,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被她牢牢记在心里,回到家后,还会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
袁琼天生拥有一副独特的好嗓子,清脆且富有穿透力,再加上她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天赋,让周围的人都对她赞叹不已。一次偶然的机会,袁琼接触到了京剧,那独特的唱腔、华丽的服饰、精致的妆容,瞬间让她着了迷,从此,一颗京剧的种子在她心底种下,并且迅速生根发芽 ,她立志要投身京剧艺术,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
拜师学艺:汲取名家精髓
怀揣着对京剧的热爱与执着,袁琼踏上了拜师学艺的征程。她先后师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李鸣岩、陈幼玲、黎正清 ,这些京剧界的泰斗,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袁琼的京剧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在跟随老师们学习的日子里,袁琼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吊嗓,夜晚在月色下还在反复练习身段。王梦云老师注重唱腔的细腻与情感的表达,她教导袁琼,每一个音符都要饱含人物的情感,要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唱腔展现出来。袁琼用心领悟,不断揣摩,常常为了一个唱腔的细节,反复练习上百遍,直至达到王梦云老师的要求。
李鸣岩老师的授课则强调老旦行当的古朴韵味和独特风格。她对袁琼的表演要求极为严格,从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到每一个台步,都要做到精准到位,展现出老旦应有的沉稳与大气。袁琼在李鸣岩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雕琢自己的表演,力求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
陈幼玲老师和黎正清老师也倾囊相授,从表演技巧到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袁琼。袁琼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老师们的艺术精髓,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她的唱腔既有王梦云老师的细腻婉转,又有李鸣岩老师的古朴醇厚;她的表演既有陈幼玲老师的灵动自然,又有黎正清老师的沉稳大气 ,为日后在京剧舞台上的大放异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崭露头角:经典剧目的演绎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与沉淀,袁琼开始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她在传统京剧《赤桑镇》中饰演吴妙真,与包拯的一段对手戏,将吴妙真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剧中,吴妙真既是包拯的嫂娘,对包拯有着养育之恩,又是一位痛失亲子的母亲,包拯铡死了她的儿子,这让她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矛盾之中。袁琼通过细腻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将吴妙真的悲愤、无奈、痛心等情感层层递进地呈现给观众。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词都饱含深情,尤其是那一段经典的唱段:“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前辈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个徇私情蔑视王章……” 袁琼以其醇厚的嗓音、精准的节奏把握,唱出了吴妙真内心的挣扎与纠结,让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角色的喜怒哀乐,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和喝彩。
在《金龟记》中,袁琼饰演的康氏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康氏是一位命运坎坷却坚强善良的老妇人,儿子张义意外身亡,她决心为儿伸冤。袁琼将康氏的慈爱、坚韧以及失去儿子后的悲痛演绎得入木三分。她的念白清晰有力,充满了生活气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康氏作为一位母亲的伟大与无奈。在 “哭灵” 一场戏中,袁琼的表演更是催人泪下,她通过声泪俱下的演唱和悲痛欲绝的肢体动作,将康氏对儿子的思念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被她的表演所打动,现场哭声一片。
凭借在这些经典剧目中的精彩表现,袁琼逐渐在京剧界声名鹊起,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成为了京剧老旦行当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为她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探索:原创剧目的突破
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道路上,袁琼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她积极参与创作并主演原创京剧,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梁子湖传说》和《童声》便是她创新探索的杰出成果。
《梁子湖传说》以鄂州民间传说为蓝本,讲述了渔民母子为救乡亲义化为岛的感人故事,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在创作过程中,袁琼与团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将梁子湖的美丽风光、民俗风情融入京剧之中。为了让这部剧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他们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运用现代舞台科技,如多媒体投影、灯光特效等,营造出逼真的水乡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梁子湖的美丽画卷之中。袁琼在剧中饰演的母亲,慈爱而坚韧,她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情的唱腔,将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为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受感动。这部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表演,更在于它为京剧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成功范例,让古老的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童声》则以抗日战争时期的 “孩子剧团” 为原型,展现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四五岁的难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歌咏、舞蹈、戏剧为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的成长历程。该剧充满了童心童趣,又满怀热血激情。为了突出少儿京剧的特色,袁琼和团队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融入了歌唱、提琴、舞蹈、灯光秀等多种元素,使全剧展现出极强的画面感和诗意风格。同时,剧中还巧妙地植入了脍炙人口的京剧选段和抗日歌曲,如《女起解》《战金山》《松花江上》《爸爸打东洋》等,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传递出更多时代和情感寓意,引起了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袁琼在剧中饰演一位关爱孩子、坚定抗日的老师,她的表演生动自然,将老师的温柔与坚定完美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声》的上演,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更让人们在欣赏京剧的同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京剧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舞台之外:文化传承的担当
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袁琼深知京剧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她积极投身于各类文化传承活动,尤其是 “戏曲进校园” 活动,为京剧文化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在 “戏曲进校园” 活动中,袁琼经常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去精彩的京剧表演和生动的京剧知识讲座。她会详细地为学生们讲解京剧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行当分类、表演技巧等知识,让学生们对京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袁琼还会亲自示范京剧的基本动作,如台步、手势、眼神等,邀请学生们上台模仿,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她耐心地纠正学生们的动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京剧的魅力 。
在一次走进某中学的活动中,袁琼为学生们表演了京剧《打龙袍》的选段,她那精彩的表演和醇厚的唱腔,让学生们惊叹不已。表演结束后,袁琼开始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当讲到京剧的化妆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提问。袁琼便现场展示了京剧化妆的过程,从打底、勾脸到包头,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被京剧化妆的独特魅力所吸引。随后,袁琼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为他们简单地化了京剧妆容,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化上京剧妆后的样子,兴奋不已,纷纷表示对京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 。
除了 “戏曲进校园” 活动,袁琼还积极参与 “戏曲进社区”“送戏下乡” 等公益活动,将京剧文化带到基层群众中。在社区和乡村的舞台上,袁琼和她的团队为群众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京剧这一传统艺术。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让京剧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传承,袁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京剧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担当和责任 。
未来可期:艺术道路的展望
袁琼在京剧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京剧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她在经典剧目的演绎中展现出的深厚功底,让观众领略到了京剧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原创剧目的创新探索中,她勇于突破,为京剧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她在文化传承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更是让京剧文化走进了校园、社区和乡村,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爱京剧 。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袁琼将在京剧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她可能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原创京剧作品,将更多的时代元素和地方文化融入其中,为京剧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文化传承方面,她或许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京剧人才,让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得以代代相传。她也可能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京剧的独特魅力,让京剧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袁琼的艺术之路是一条充满激情与担当的道路,她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诠释着京剧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我们期待着她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京剧传奇,为京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受到她的影响,投身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来,让京剧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永远闪耀光芒 。
编辑:姜成富
责任编辑:民生在线
华文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华文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文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
IP属地:湖北
最新文章
精选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