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仕林:有感于美国的“应试教育”

2025
06/12

湖南民生在线

企业

分享

2025-06-12

湖南民生在线

阅读

A+ A-

  我儿媳蒋玉婷正在美国接受护理专业的系统培训,从她给我们反馈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就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应试教育。但这种应试教育与中国相比,有一些相同点,但还是有很大区别。
  相同点就是,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国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考上一个好学校,而美国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个好职业。
  两个国家应试教育的区别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自由选择不尽相同
  中国的应试教育学生在第一次人生选择时,除了受到考试成绩的制约外,其他是比较自由的。比如高中毕业,只要你的高考成绩上了哪一类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且又上了哪个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选择报考你所喜欢的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高等院校。但基本上只有这一次是比较自由的,一旦选定就可能一辈子也就不能更改了,一般人是难以获得试错的机会和空间的。
  而美国则不同,每个考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出自己自由的选择。比如,我儿媳是国内一所211工程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GRE 和托福考试成绩也达到了去美国留学的水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对她未来的职业可以做出非常自由的选择,她在选择学护理专业之前,反复权衡了几十种职业,最后选择了护理专业,是基于这个专业未来职业发展和就业的前景、工资待遇及对家庭的影响等。我儿媳的这种选择,不是基于高大上的时代的需要,也不是基于我们家长的压力,更不是基于同学之间的攀比,而是基于自己内心的喜欢和职业的需要。
  如果我儿媳还在国内就业就读,要实现这一选择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能连想都不敢想。
 
二、授课内容不尽相同
  在国内要学一门专业知识,在授课内容方面是远远不止专业知识本身的,还要外加很多与专业知识毫不相干的其他内容,在时间上至少要占去1/3。我儿子儿媳常常感叹,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浪费了太多的宝贵的生命时光。
  而美国的授课内容,全部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100%的是专业知识,学校和老师不会浪费学生一分一秒宝贵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真正做到了惜时如金。
  其目的就是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考上美国的执业护士证,并能顺利地进入护士岗位工作。
  但这种培训和学习,淘汰率是比较高的,最终能拿到美国执业资格证书的人也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据我儿媳说,护理专业淘汰率和毕业率各占50%左右,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又能考上美国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只有80%左右。
  我儿媳这个班从开学的20人,现在只剩17人了。有3个同学因为学习进度太快,觉得很难跟上,就选择退出了。
三、授课方法不尽相同
  我儿媳的专业课,如《护理基础》,教材为国际开本16开,分两栏排,1367个面。每天授课60个面左右,两天或三天考试一次,相当于国内大规模的刷题。
  第一次考试之后,老师与学生进行一一沟通,并指出这次考试错题的内容,并告知解题的方法。平时,老师与学生留有邮箱,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
  这门课已考试两次了。第一次考试是30个题,我儿媳答对了28题,考了94.8分,是全班的第一名。她的同桌答对了24题,考了80分,是全班的第二名。
  参加美国的这种应试教育,我儿媳说,她仿佛又回到了国内的高三课堂,但美国的授课方法与中国是有显著区别的。美国授课内容十分庞大,除了认真听课之外,还需要自己高强度的复习和巩固。另外,考试十分频繁,授课老师对每一次考试都十分重视,考试结果十分重要,是今后淘汰学生的重要根据。
 
四、考核方式不尽相同
  我儿子、儿媳觉得美国高等教育和国内最大的不同,是考核方式的不同。国内大学基本上平时就是上上课写写作业,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好,这门课就算合格了,所以学生的状态基本是平时很安逸,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
  相比美国的大学学习,我儿子、儿媳觉得国内的大学简直太安逸太好混了,而美国的大学如果像国内那样混,是一定会被淘汰的。
  美国的大学,对一门课程的考核,是横跨整个学期的,出勤、每次作业、日常小考、日常大考、期中和期末考试,都是成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学生只有自始至终永不松懈,才能获得好的成绩。比如我儿媳《护理基础》这门课,出勤占5%,作业占5%,日常小考占15%,日常大考占35%,期中期末考占40%。
  目前我儿媳的情况是,已经进行了一次日常大考、一次日常小考,每日出勤和几次作业都是100%,所以她目前的综合成绩是95.02%。
  值得高兴的是,我儿子儿媳这些在国内读书的所谓学霸,终于又在美国这样一个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进行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职业培训,这种人生体验,我相信他们是刻骨铭心的。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龙仕林 系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责任编辑:湖南民生在线

华文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华文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文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华文号介绍 | 华文号宗旨 | 华文号业务 | 联系华文号

主管: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理事单位 主办:世界华文媒体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