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建设功臣李华献:湖南安化司徒钨矿的发现与开发 一段改变家乡命运的地质传奇

2025
09/16

湖南民生在线

企业

分享

2025-09-16

湖南民生在线

阅读

A+ A-

湖南安化司徒钨矿的发现与开发 一段改变家乡命运的地质传奇


▲安化司徒钨矿地形图


▲安化司徒钨矿开采洞


▲作者李华献

安化司徒钨矿的发现与开发:一段改变家乡命运的地质传奇

作者李华献

序章:桂岩山下的发现

  湖南安化,扶王山群峰叠翠,绵延起伏,而桂岩山高明乡司徒铺一带,悄然藏着一份大地沉睡已久的馈赠。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矿产专业研究生部的作者李华献先生,与地质矿产普查勘探事业结缘半世。职业的敏锐,让每一寸土地的山形水势、地层岩性,都在作者眼中幻化成解读地球的“密码”。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恰是循着这些自然镌刻的印记,探寻地球深处的宝藏,为国民经济建设注入不竭动能——无论矿产、油气,还是建筑石材,尽在地质工作者的求索之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作者回家乡安化新桥、东山探亲,途经桂岩山司徒铺时,路边岩石中一闪而过的光泽吸引了我的目光。凭借专业直觉,判断那或许是白钨矿,当即取样送检。化验结果令人振奋:白钨矿含量颇高,具备显著开采价值。

  这份发现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连锁反应。作者李华献带着化验单据与矿石标本,赶赴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向地矿处宋瑞祥处长(后任青海省长、地质矿产部部长)、总工程师朱恒鑫及副总工程师薛栋桢汇报。提及家乡安化的青山绿水与潜在矿藏,三位专家兴致浓厚,当即决定随作者李华献前往实地踏勘。

  半个多月里,我们四人在桂岩山周边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翻山越岭,脚步丈量过每一处可疑的岩层。雇佣民工多点取样验证,结果一再证实:这里的矿石品位远超预期。就地商议后,我们初步规划了勘探方案 —— 通过钻探、硐探、槽探、物探等多手段施工,摸清地下矿层的厚度、分布及变化规律,为后续开发打下基础。

中篇:勘探大会战与战略价值

  勘探蓝图既定,编写《湖南安化司徒钨矿地质勘探与开采设计书》的任务落到了李华献的肩上。初稿完成后,经朱恒鑫、薛栋桢、宋瑞祥等专家逐字审阅,集思广益间几番修改,方案愈发完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研究后,正式批准了这一项目。

  一场声势浩大的地质勘探大会战随即拉开帷幕。益阳 414 队、株洲 416 队、娄底 468 队、衡阳测绘队,四个县处级地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汇聚了地质、水文、采矿、测绘、化验、物探等多领域技术人员,连同当地雇佣的民工,共计两千余人进驻司徒铺桂岩山。

  三年时光,寒来暑往,勘探队伍在崇山峻岭间安营扎寨。钻塔林立刺破晨雾,硐探巷道蜿蜒入山腹,槽探剖面揭开大地肌理,每一份数据的背后,都是风餐露宿的坚守。最终,勘探任务按设计书要求圆满完成:探明钨矿脉 120 条,单脉最长约 1350 米,矿层厚度介于 0.3 米至 3.5 米之间;矿石含三氧化钨约 10.65%,精矿品位可达 67.95%,属罕见的高品位矿床;探明矿石储量达 2.2235 万吨,一座大型钨矿的轮廓就此清晰呈现。

  我们向国家地质矿产部提交的《湖南安化司徒钨矿最终地质勘探开采报告书》,为这座矿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依据。而这份宝藏的价值,远不止于 “矿产” 二字。三氧化钨,俗称 “钨钢”“钨金”,看似寻常,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电力工业中,钨丝是电流传导的核心,点亮万家灯火;更在机器制造、仪器仪表、汽车船舶等产业中不可或缺。

  尤为重要的是,它是国防军工的 “基石”—— 从飞机大炮到原子弹、导弹、氢弹、核潜艇,诸多尖端装备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钨资源。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其价值难以用数字衡量,司徒钨矿的发现,无疑为国家战略储备增添了厚重一笔。

下篇:扶贫接力与山城蝶变

  安化的土地,既孕育了宝藏,也承载着贫困的记忆。“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旱土和庄园” 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全县平地仅 139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83%;群峰叠嶂,千米以上高峰达 157 座,属典型的高山大山区。历史上,安化曾是湖南面积最大的县,1951 年析出部分区域划归涟源后,仍以 4950 平方公里面积位列全省第三。

  但庞大的地域下,是深重的贫困。当年勘探时,当地 110 万贫困人口多以红薯、玉米为主食,即使用粮票去粮店买米,也需搭配 20% 的红薯米,有时甚至连这样的配额都难以保障。勘探队员的口粮,不得不从益阳、长沙等地调运。

  目睹家乡困境,作者李华献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司徒钨矿作为扶贫项目,移交安化县地方政府开发。李华献向省地矿局领导逐一汇报安化的特殊情况,各位领导深怀爱民之心,将中央扶贫精神牢记于心,虽深知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需报请上级审批,仍全力支持这一构想。

  局党组研究决定后,委托李华献执笔,以党组名义起草红头文件,详述安化贫困现状与钨矿扶贫的可行性,呈报国家地质矿产部。随后,李华献陪同局办公室何惠甫主任赴京汇报,地质矿产部党组经研究,最终同意将《湖南安化司徒钨矿》作为扶贫项目,无偿移交安化县政府。

  这一决定,成为安化命运转折的关键。安化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国营安化司徒钨矿,并引导众多民营企业参与开采。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矿业经济的活力全面迸发:国营矿利税达数百亿元,利税超亿元、数十亿元的民营企业有二十多家,千万元、数百万元规模的更是不胜枚举。

  曾经因贫困而沉寂的高明、清塘、仙溪、东山、新桥等地,因钨矿开发焕发新生,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先锋。辐射效应更延伸至县城东坪:高楼拔地而起,基础设施日新月异,这座山区小城蜕变为全国一流的示范山城,吸引着八方游客。如今的安化,以茶业、矿业、中药材为支柱产业,彻底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城乡人民稳步迈入小康,书写着 “靠山吃山” 到 “靠山兴山” 的时代答卷。

尾声

  从桂岩山下的偶然发现,到两千人会战的勘探攻坚,再到扶贫移交后的富民兴县,安化司徒钨矿的历程,是地质工作者使命担当的缩影,更是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相融共生的见证。一座矿山,改变了一方水土的命运,而这段历史,也终将在安化的振兴史诗中,刻下深刻而温情的印记。

▲原青海省长、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近照(江苏省金坛县人,在湖南与我们一起从事地质技术工作25年)

▲李华献(左)与原青海省长、地质矿产部长宋瑞祥(右)于2023年6月28日合影留念。曾在上世纪70年代,我陪同他到安化司徒钨矿踏勘考察半个多月,决定对安化司徒钨矿施工勘探。

▲原青海省长、地质矿产部长宋瑞祥(右)于2023年6月28日赠生日礼品给老同事李华献(左)

▲李华献(左)与宋部长秘书王军处长(右)合影

颂安化司徒钨矿

七绝五首

李华献/诗

安化司徒称宝库,

白钨如海矿泉藏。

乡贤开采村民富,

政策英明步小康。

结缘地矿终生职,

: 安化探钨献国家。

日用高科核武器,

国强民富九洲夸。

:钨金科技惊英美,

宇宙飞船护国防。

崛起中华天下晓,

资源丰富世称王。

导弹火箭核潜艇,

运用钨丝作串连,

隐定性能防腐蚀,

神奇飞跃越天边。

高楼大厦亮辉煌,

运用钨丝闪电光。

户户家家离不它,

用途广阔放光芒。

于长沙地质家园

▲作者李华献近照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李华献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责任编辑:湖南民生在线

华文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华文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文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1

华文号

629324阅读

2

华文号介绍 | 华文号宗旨 | 华文号业务 | 联系华文号

主管: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理事单位 主办:世界华文媒体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