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汶上县:乡村治理中的文化引领作用探索 --以次邱镇郑楼村与朱庄村实践为例

2025
04/06

共工新闻社山东

媒体

分享

2025-04-06

共工新闻社山东

阅读

A+ A-

文化不仅是乡村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塑造乡村未来的引领者。本文将从文化视角深入剖析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素,并结合自己在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汶上县次邱镇第一书记期间
共工新闻社山东电(特约记者/杨俊文 通讯员/董书兰)在乡村治理的时代下,文化所蕴含的力量日益凸显,成为推动乡村进步的关键要素。文化不仅是乡村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塑造乡村未来的引领者。本文将从文化视角深入剖析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素,并结合自己在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汶上县次邱镇第一书记期间,通过郑楼村和朱庄村的实践,探讨儒家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法治文化等与基层治理融合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一、文化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剖析

价值观念的塑造与引导。乡村文化承载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如勤劳致富、诚信友善、邻里和睦等。这些价值观念言传身教、乡村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形式代代相传,深入村民内心,成为他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在乡村治理中,积极的价值观念能够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例如,在传统乡村文化里,“和为贵”的观念促使村民在面对矛盾纠纷时,优先选择协商解决,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

文化认同的凝聚与强化。共同的文化认同是连接乡村居民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村民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乡村的方言、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等都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当村民对本土文化产生强烈认同,就会关心乡村发展,参与乡村事务。例如,乡村举办的传统庙会,村民们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传承了文化,还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了乡村的凝聚力。 

道德约束的补充与支撑。乡村文化中包含丰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道德约束以无形的力量规范着村民的行为。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道德约束依靠村民的自觉和乡村舆论的监督。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早已成为村民心中的行为指南。在乡村治理中,道德约束有效弥补法律的不足,对于轻微的违规行为,通过道德教育和舆论批评,促使村民改正,促进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驱动与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是对乡村历史和先辈智慧的尊重与延续,而创新则是乡村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面临着城市化、信息化等诸多挑战。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古老的传说、传统的耕作方式等;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求,对乡村文化进行创新。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乡村特色文化,开发乡村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郑楼村和朱庄村的文化引领实践

多彩墙绘:文化传播的独特窗口。自己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充分利用济职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组织团队在郑楼村、朱庄村等村手工绘制了2000多平的美丽墙绘。在郑楼村,儒家文化墙绘以儒家经典名言等为内容,向村民传递“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提升道德修养。乡村振兴文化墙绘则通过展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改善等画面,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引导他们为实现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法治文化墙绘以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法律条文,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让村民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朱庄村的墙绘尤为精彩,除了展现“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法治文化外,还突出了孔子文化、朱熹文化。以孔子生平事迹为主题的墙绘,让村民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些墙绘分布在村庄的主干道、文化广场等显眼位置,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的目光,成为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

孔子讲学堂:文化传承的新阵地。朱庄村设立的孔子讲学堂,是儒家文化与基层治理融合的重要举措。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在讲学堂开展讲座,内容涵盖儒家经典解读、传统文化礼仪等。村民们在这里学习儒家思想,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深入领会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子讲学堂不仅是传播儒家文化的场所,更是村民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平台。通过在讲学堂的学习和交流,村民们将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乡村事务中,促进了乡村文明风尚的形成。

三、文化引领成效显著

1. 村民素养提升:儒家文化的浸润使郑楼村和朱庄村村民的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法治文化的宣传让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乡村振兴文化的传播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动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中。

2. 乡村凝聚力增强:村民共同参与墙绘创作、讲学堂学习等文化活动,增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村民们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点和归属感,对村庄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在乡村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事务管理,村民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形成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3. 乡村发展新活力:丰富的文化建设使郑楼村和朱庄村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乡村文化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为乡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同时,文化的繁荣也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的思考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在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村民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文化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未来发展建议。未来,加大文化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文化课程等方式,提高村民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加强文化与乡村经济的融合,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特色的产业项目,如文化旅游、农产品文创等。政府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吸引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在郑楼村和朱庄村的实践表明,将儒家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法治文化等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能够提升村民素养,增强乡村凝聚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应继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推动乡村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共工新闻社山东

华文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华文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文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zhidaoribao@gmail.com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华文号介绍 | 华文号宗旨 | 华文号业务 | 联系华文号

主管: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理事单位 主办:世界华文媒体融媒体中心